如何解决印刷油墨刮不干净的问题?
在印刷行业,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印刷油墨刮不干净。这个问题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每个环节都会对印刷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首先,我们来谈谈油墨粘度的因素。当油墨的粘度增加时,其内部物理性质会发生显著变化。就像一个紧密团结的团体,粘度的增加增加了油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表面张力。当刮刀接触到油墨时,这种变化就会引发 "力量争夺"。在理想情况下,刮刀可以顺利地将印版辊备用部分的油墨刮掉,但随着油墨粘度的变化,其冲击力也会增加,从而打破原有的平衡。这种不平衡就像在天平的一端突然增加了砝码,使刮墨刀无法完全清除油墨,最终影响产品质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加入适量的稀释剂来降低油墨的粘度。在加入稀释剂时,需要根据油墨的种类和实际粘度,按照一定的比例慢慢加入,并充分搅拌,使其充分混合。这种现象在一些经典的印刷实验中可以看到。在一定条件下,随着油墨粘度的逐渐增大,印刷品上的油墨残留会越来越严重。
其次是刮刀压力。印刷机刚启动时,刮刀压力通常设置得较低,以避免刮刀对印版滚筒造成过度磨损。但是,随着印刷机速度的提高,情况就变得复杂了。高速运转时,印版滚筒上的油墨对刮刀的冲击力会迅速增大,就像平静的湖面上突然刮起一阵风,原有的弱平衡瞬间被打破,导致刮刀无法将油墨刮净。在这种情况下,操作员需要根据机器速度的增加及时增加刮刀压力。一般情况下,可以利用印刷机上配备的压力调节装置,在观察印刷效果的同时,每次小幅度增加压力,直至达到理想的刮墨状态。在实际印刷生产中,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例如,在高速轮转印刷报纸的过程中,如果不及时调整刮刀压力,报纸上的油墨很容易变得模糊不清。
油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容忽视。长期使用后,油墨的成分会发生变化。一方面,油墨中的颜料会在循环过程中逐渐析出。这就像混合溶液中的溶质放置时间长了会慢慢析出一样。另一方面,当溶剂蒸发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趁机侵入油墨。这是因为溶剂的蒸发会破坏油墨周围环境的湿度平衡,水蒸气会凝结并溶解到油墨中。这些变化都会影响油墨的整体性能,大大降低其擦拭性能,使刮刀难以刮除油墨。为了防止油墨老化,我们可以定期更换油墨,并确保印刷环境的湿度稳定。可在印刷车间安装除湿机或加湿器等湿度控制设备,将湿度控制在油墨稳定的合适范围内,一般建议在 40% 至 60% 之间。
溶剂的性质对刮墨效果也有重要影响。当混合物中的溶剂挥发过快时,不仅会迅速增加油墨的粘度,还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油墨会紧紧粘附在印版滚筒的空闲部分,由于溶剂挥发过快,这些粘附的油墨会呈现胶状。将印版滚筒想象成一个高速旋转的圆盘。当它通过刮刀时,这种胶状油墨就像超级胶水一样,刮刀很难在印版滚筒的一次旋转中将其完全清除。因此,这些油墨会被带到印刷承印物上。此时,我们需要调整溶剂的蒸发速度。方法是用蒸发速度更合适的溶剂代替溶剂,或添加添加剂(如缓释剂)。另一方面,如果溶剂蒸发得太慢,印版辊上未被占用部分的油墨就不能及时在印版辊表面干燥,其状态与有网点区域的油墨相似。当承印物通过印版辊时,这些未干透的油墨很容易转移到承印物上,造成印刷质量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挥发速度较快的溶剂,或者适当提高印刷环境的温度,但要注意温度的提高不会对其他印刷材料和设备造成不良影响。
印刷滚筒的使用寿命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印刷滚筒不断发挥作用,其表面会在刮刀的反复作用下逐渐磨损。这就好比一双经常磨损的鞋子,鞋底会变得越来越光滑。印刷滚筒表面的这种变化会增加它与油墨的亲和力,直接增加刮刀刮掉油墨的难度。磨损的印刷滚筒可以通过表面打磨和重新镀铬等工艺进行修复,恢复表面的粗糙度,降低油墨的附着力。如果印刷辊磨损过于严重,则需要及时更换新的印刷辊,以确保印刷质量。
刮刀的配合也至关重要。如果刮刀太软,角度太平,气压就会成为 "扰流器"。在气压的影响下,刮刀会在接触滚筒表面的位置发生弯曲。理想的刮墨方法是精确的 "点 "接触,但这样就变成了宽泛的 "面 "接触,无法有效去除滚筒备用部分(非网点部分)的油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重新调整刮刀组件,选择硬度合适的刮刀材料,并将刮刀角度调整到合适的范围,一般在 30° 至 60° 之间。
印版辊组件偏移的问题不容小觑。一般来说,当版辊跳动在 10 以内时,对套色和产品质量的影响可能很小。但当辊子从椭圆直径较长的一侧运行到椭圆直径较短的一侧时,情况就会发生变化。这种瞬时距离的突然变化,加上刮刀是作用在辊子上的外力,以及两者之间的时间差,会使刮刀压力在一个印版周期内时紧时松,进而造成部分污点。这就像一支节奏稳定的舞蹈,但突然出现节奏紊乱,影响整体效果。要解决印版辊组件不对中的问题,需要在安装印版辊时使用高精度测量工具,确保印版辊安装同心,偏差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如果在印刷过程中发现同心度问题,应及时停机重新调整印版辊的位置。
溶剂本身也有各种问题。进入溶剂的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溶剂是与油墨结合使用的。就像食物中混入杂质一样,水进入溶剂会直接损害油墨的整体性能,导致油墨传输效果不佳。因此,要确保溶剂储存容器密封良好,防止溶剂接触水分。如果溶剂被水污染,应及时更换新溶剂。此外,溶剂混合不当也会造成不良后果。合适的混合溶剂就像一把精确的钥匙,能使油墨以合适的速度干燥。混合不当会导致油墨干燥过快或过慢,从而导致刮墨效果不佳的问题。溶剂应根据油墨类型和印刷环境进行配制,配制过程中应使用精确的测量工具。此外,如果溶剂本身含有杂质,如纯度低或含水量高,也会对油墨的性能产生不良影响。对于含有杂质的溶剂,可以通过过滤去除杂质,或者直接用高质量的溶剂代替。
油墨不循环也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原因。不循环的油墨就像一潭死水,其粘度很难控制。这是因为油墨的触变特性决定了它在不循环时性能会下降。同时,墨槽中的油墨表面会形成一层表皮,增加了干油墨粘附在印版辊上的可能性,进而导致刮墨不干净。为解决油墨不循环的问题,可安装油墨循环系统,确保油墨在印刷过程中持续稳定地循环,并定期清洗油墨循环管道和油墨槽,防止油墨在管道中积聚形成墨皮。
最后,油墨搅拌器也可能是罪魁祸首。使用后,油墨搅拌器的凸起表面会或多或少地附着油墨。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油墨量会逐渐积累。当溶剂完全挥发后,只剩下干油墨。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墨水槽中的墨水不能完全润湿油墨搅拌器表面的干油墨,当油墨搅拌器随印版辊旋转时,这些胶状油墨就会转移到印版辊表面。由于其附着力极强,刮墨刀很难在印版辊旋转一圈后将其刮除,从而造成油墨无法完全从印刷基材上擦除的问题,这在印版辊的非网点部分尤为明显。对于墨棍,应定期清理其表面的油墨残留物。可以用专用溶剂浸泡清洗,确保表面清洁无残留。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可适当提高墨棍的转速,使油墨在墨槽中混合更均匀,减少油墨与墨棍的粘连。
我们可以假设,如果能够开发出一种智能监控系统,对油墨、刮刀压力、印版辊状态等各种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并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型自动调整参数,或许可以大大减少油墨刮不干净的问题。这样的系统可以借鉴航空航天领域复杂系统的实时监测和控制技术,通过传感器采集数据,利用算法进行分析和决策,为印刷行业带来新的质量保证。
立即联系我们!
如果您需要光引发剂价格,请在下表中填写您的联系信息,我们通常会在 24 小时内与您联系。您也可以给我发电子邮件 info@longchangchemical.com 请在工作时间(UTC+8 周一至周六,上午 8:30 至下午 6:00)或使用网站即时聊天工具获得及时回复。
| 光引发剂 TPO | 化学文摘社编号 75980-60-8 |
| 光引发剂 TMO | cas 270586-78-2 |
| 光引发剂 PD-01 | 化学文摘社编号 579-07-7 |
| 光引发剂 PBZ | 化学文摘社编号 2128-93-0 |
| 光引发剂 OXE-02 | cas 478556-66-0 |
| 光引发剂 OMBB | 化学文摘社 606-28-0 |
| 光引发剂 MPBZ (6012) | CAS 86428-83-3 |
| 光引发剂 MBP | 化学文摘社编号 134-84-9 |
| 光引发剂 MBF | 化学文摘社编号 15206-55-0 |
| 光引发剂 LAP | 化学文摘社编号 85073-19-4 |
| 光引发剂 ITX | CAS 5495-84-1 |
| 光引发剂 EMK | 化学文摘社编号 90-93-7 |
| 光引发剂 EHA | 化学文摘社编号 21245-02-3 |
| 光引发剂 EDB | CAS 10287-53-3 |
| 光引发剂 DETX | 化学文摘社编号 82799-44-8 |
| 光引发剂 CQ / 樟脑醌 | 化学文摘社编号 10373-78-1 |
| 光引发剂 CBP | 化学文摘社编号 134-85-0 |
| 光引发剂 BP / 二苯甲酮 | 化学文摘社编号 119-61-9 |
| 光引发剂 BMS | 化学文摘社 83846-85-9 |
| 光引发剂 938 | 化学文摘社编号 61358-25-6 |
| 光引发剂 937 | CAS 71786-70-4 |
| 光引发剂 819 DW | cas 162881-26-7 |
| 光引发剂 819 | cas 162881-26-7 |
| 光引发剂 784 | cas 125051-32-3 |
| 光引发剂 754 | CAS 211510-16-6 442536-99-4 |
| 光引发剂 6993 | 化学文摘社编号 71449-78-0 |
| 光引发剂 6976 | cas 71449-78-0 89452-37-9 108-32-7 |
| 光引发剂 379 | cas 119344-86-4 |
| 光引发剂 369 | cas 119313-12-1 |
| 光引发剂 160 | 化学文摘社编号 71868-15-0 |
| 光引发剂 1206 | |
| 光引发剂 1173 | 化学文摘社编号 7473-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