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21, 2024 隆昌化工

如何提高白墨的覆盖率?

在包装印刷领域,企业在承接透明薄膜包装业务时,白墨底涂工艺往往会面临不透明度不足的问题,这也是令很多从业者头疼的问题。要想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必须深入分析影响油墨不透明度的核心因素,主要涵盖油墨颜色浓度、墨层厚度、颜料分散度三个重要方面,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实验和分析。

1.深入分析油墨颜色浓度

提高油墨的颜色浓度无疑是增强油墨遮盖力的常用方法之一。在实际印刷过程中,我们使用了一种特殊配方的钛白油墨,其色浓度高达 55%(与普通白色油墨中 25% 的色浓度相比,钛白颜料在众多白色颜料中以白度和遮盖力著称)。然而,印刷结果表明,虽然其遮盖力优于普通白墨,但仍未达标。这是因为高色彩浓度意味着低溶剂含量,从而导致干燥速度加快,堵塞风险高。从专业角度看,这种情况说明单纯依靠提高色浓度并不是好办法,必须另辟蹊径。例如,回顾历史上早期的印刷工艺,由于当时颜料和油墨配方的限制,在处理类似的高色浓度油墨时,往往会面临比较严重的印刷质量问题,如色彩不均匀、印刷表面粗糙等。这也为我们现在的探索提供了借鉴。

2.墨层厚度的综合调查和应对策略

凹印油墨的厚度通常在 8 至 15μm 之间。如果凹版白墨的厚度只有 3-4μm,低于标准值,就会产生很多问题。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解决。

(1) 印刷滚筒生产的要点

尽管目前供应商提供的印刷滚筒的雕刻深度已达到极限(60 微米),但其使用的金字塔形单元技术存在缺陷。金字塔形的单元在印刷过程中容易堵塞,导致油墨转移效果不佳。从技术上讲,金字塔形电池的结构特点限制了油墨的流动,因此虽然油墨储存量增加了,但实际的油墨传输效果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相比之下,金字塔形或蜂窝状的电池具有显著的优势。它们不仅储墨量大,而且传墨更顺畅。此外,硒鼓边缘的光滑度和镀铬层的厚度对油墨传输也有很大影响。在过去的一些印刷技术革新案例中,由于单元形状的改进,传墨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例如,某知名印刷企业在推出新型蜂窝状单元滚筒后,油墨转移率提高了近 30%,印刷质量也明显提高。因此,对于滚筒的问题,可以考虑采用双层印刷的方法来解决。

(2) 压印胶辊对基底的适用性

当压印辊较硬而承印物较软时,两者之间的硬度差异会导致油墨在单元中的转移量过少。这是因为在印刷压力下,由于硬度不匹配,油墨无法完全从单元转移到承印物上。就像两个齿轮,如果齿距和硬度不匹配,就无法实现高效的动力传输。此时,明智的选择是更换较软的压印辊,以确保顺利传墨并达到理想的墨层厚度。

3.精确控制印刷压力

如果印刷压力过低,细胞中的油墨就不会受到足够的挤压,这势必会导致油墨转移不良。印刷压力在油墨转移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就像心脏泵血一样。如果压力不足,油墨就无法完全转移到承印物上。因此,适当增加印刷压力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可以促进油墨更好地从细胞中转移,从而增加墨层厚度。

4.基底的表面处理和印刷时间

如果薄膜表面经过处理后长期存放,其表面特性就会发生变化,导致油墨润湿性和附着性变差。这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薄膜表面可能会吸附空气中的杂质或发生氧化反应,从而降低对油墨的亲和力。从一些实际生产案例来看,存放一周以上的薄膜油墨附着不良率会明显增加。因此,应在基材表面处理完毕后及时进行印刷,以确保油墨能很好地附着在薄膜表面,从而有助于增加墨层厚度。

(5) 油墨颜料浓度与粘度之间的平衡

油墨颜料浓度过高会导致干燥速度过快,从而对油墨的转移产生负面影响。颜料浓度和干燥速度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化学关系。浓度过高,溶剂挥发快,油墨增稠快,后续油墨的均匀转移受阻。因此,有必要合理调整颜料浓度和粘度,在两者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这样既能保证油墨在印刷过程中顺利转移,又能保持良好的干燥性能,有利于墨层厚度的稳定提高。

(6) 有效处理静电问题

薄膜在印刷过程中容易产生静电,从而干扰油墨转移过程。静电会导致油墨颗粒在转移过程中移动或附着在印刷设备上,而不是均匀地附着在承印物上。例如,在一些干燥的环境中,静电尤为突出,这会导致印刷品出现墨点不均匀和颜色偏差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先消除薄膜上的静电,然后使用静电吸墨装置来提高油墨转移率,并确保墨层厚度符合要求。

(7) 全面考虑印刷机的性能

印刷机本身的性能也是影响墨层厚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型号、不同厂家的印刷机在油墨传输、压力控制、印版滚筒与橡皮滚筒的配合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例如,一些高端印刷机配备了先进的油墨循环系统和精确的压力控制系统,可以更好地实现均匀的油墨传输和墨层厚度的精确控制。因此,在排除墨层厚度问题时,不能忽视印刷机性能的影响,必要时应对印刷机进行全面检查和调试。

虽然采取上述措施后墨层厚度明显增加,但白色油墨的不透明度仍未达到预期,这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凹印油墨本身的特性。

3.颜料分散的核心影响及其优化方法

油墨的遮盖力主要取决于颜料的折射率与粘合剂的折射率之比。当比率为 1 时,颜料是透明的;当比率大于 1 时,颜料具有遮盖力。颜料的折射率受颜料分散度和颜料与粘合剂之间折射率差的影响。一般来说,颜料分散度越高,上述差值就越小,颜料的透明度就越好。

测试中使用的白色油墨颜料是二氧化钛,它是一种白色结晶粉末。在所有白色颜料中,它的不透明度最高,折射率介于 1.84 和 2.55 之间。它还具有高度分散性和出色的耐光、耐热和耐碱性。然而,凹版印刷不同于其他印刷方法。使用普通颜料,其他印刷方法可以通过薄墨层和低色彩浓度达到所需的不透明度,而凹版印刷却很难做到这一点。这是因为凹版印刷油墨中颜料的粒径必须小于 5 μm,而凹版印刷油墨相对更薄、更分散,从而导致高透明度(即低不透明度)。如果使用的二氧化钛颗粒较细且高度分散,则会导致不透明度不足。如果不能通过增加颗粒大小来达到所需的遮盖力,那么也许应该考虑采用其他印刷方法。例如,在一些印刷精度要求不高但遮盖力要求极高的大面积印刷产品中,如户外大型广告牌印刷,如果凹版印刷无法满足白墨的遮盖力要求,可以尝试丝网印刷。其油墨厚度相对较大,颜料粒径相对较粗,能较好地达到高遮盖力的效果。但如果使用粒径适当增大的二氧化钛配制油墨,则会提高白墨的遮盖力。这种方法比增加油墨颜色浓度和墨层厚度更有效、更方便,还能降低生产成本。这是因为适当增大粒径可有效提高颜料的遮盖力,而不会明显影响油墨的其他性能,并可减少因调整颜色浓度和墨层厚度而可能造成的堵版和干燥不良等问题。

综上所述,在解决透明薄膜包装印刷中白色油墨不透明度不足的问题时,需要综合考虑油墨颜色浓度、墨层厚度、颜料分散性等多重因素,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印刷工艺和油墨配方,才能达到理想的印刷效果,满足包装印刷企业的生产需求。同时,随着印刷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创新方法和材料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例如,研究人员正在开发新的纳米级颜料,有望在保持良好分散性的同时实现更高的不透明度,这将给包装印刷行业带来新的变化和机遇。

立即联系我们!

如果您需要光引发剂价格,请在下表中填写您的联系信息,我们通常会在 24 小时内与您联系。您也可以给我发电子邮件 info@longchangchemical.com 请在工作时间(UTC+8 周一至周六,上午 8:30 至下午 6:00)或使用网站即时聊天工具获得及时回复。

 

光引发剂 TPO 化学文摘社编号 75980-60-8
光引发剂 TMO cas 270586-78-2
光引发剂 PD-01 化学文摘社编号 579-07-7
光引发剂 PBZ 化学文摘社编号 2128-93-0
光引发剂 OXE-02 cas 478556-66-0
光引发剂 OMBB 化学文摘社 606-28-0
光引发剂 MPBZ (6012) CAS 86428-83-3
光引发剂 MBP 化学文摘社编号 134-84-9
光引发剂 MBF 化学文摘社编号 15206-55-0
光引发剂 LAP 化学文摘社编号 85073-19-4
光引发剂 ITX CAS 5495-84-1
光引发剂 EMK 化学文摘社编号 90-93-7
光引发剂 EHA 化学文摘社编号 21245-02-3
光引发剂 EDB CAS 10287-53-3
光引发剂 DETX 化学文摘社编号 82799-44-8
光引发剂 CQ / 樟脑醌 化学文摘社编号 10373-78-1
光引发剂 CBP 化学文摘社编号 134-85-0
光引发剂 BP / 二苯甲酮 化学文摘社编号 119-61-9
光引发剂 BMS 化学文摘社 83846-85-9
光引发剂 938 化学文摘社编号 61358-25-6
光引发剂 937 CAS 71786-70-4
光引发剂 819 DW cas 162881-26-7
光引发剂 819 cas 162881-26-7
光引发剂 784 cas 125051-32-3
光引发剂 754 CAS 211510-16-6 442536-99-4
光引发剂 6993 化学文摘社编号 71449-78-0
光引发剂 6976 cas 71449-78-0 89452-37-9 108-32-7
光引发剂 379 cas 119344-86-4
光引发剂 369 cas 119313-12-1
光引发剂 160 化学文摘社编号 71868-15-0
光引发剂 1206
光引发剂 1173 化学文摘社编号 7473-98-5

 

联系我们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