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V 油墨的定义和分类及其应用
1.紫外线固化干燥(UV)油墨概述
紫外线固化干燥柔版油墨,简称 UV 油墨,UV 油墨本质上是一种液态油墨,在一定波长的紫外线照射下可由液态变为固态。
比较 UV 油墨和传统油墨的成分,会发现两者有很大不同。不同之处在于,UV 油墨的成膜是单体到聚合物的化学反应;而传统油墨的成膜是物理作用,树脂已经是聚合物,溶剂也是聚合物,能将固态聚合物溶解成液体。它有助于将油墨涂覆在基材上,然后挥发或吸收溶剂,使液态聚合物恢复到原来的固态。UV 油墨主要由颜料、预聚物、活性稀释剂、光引发剂和添加剂组成。
印刷业的快速发展不仅要求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还要求对环境无污染。UV 油墨可以在任何承印物上印刷,印刷品的质量优于溶剂型和水性柔版印刷油墨。UV 油墨在国外已得到广泛应用。在胶版印刷、丝网印刷、柔性版印刷和凸版印刷中,UV 油墨的消耗量逐年增加。欧美和日本 UV 油墨的年增长率为 9% 至 12%。
2. 紫外线光固化油墨的特点
紫外线是一种电磁波,波长比可见光短,不同波长的紫外线具有不同的能量。一般来说,用于固化紫外光固化油墨的紫外光波长为 250~400nm。工业上常用的紫外线光源是高压汞灯和金属卤化物灯,它们分别在 200~300nm 和 300~400nm 范围内效率最高。因此,高压汞灯常用于无色紫外线固化油墨,而金属卤化物灯常用于有色紫外线固化油墨。
紫外光固化油墨不同于其他类型油墨的根本特点是,油墨层在强紫外光照射下固化成膜,成膜物质由光引发剂引发,发生快速聚合反应,在几秒到几十秒内完成。如果不受强紫外线照射,即使加热,油墨也会长期处于粘稠状态,无法固化。紫外光固化油墨的主要优点是:a. 可一次性固化较厚的墨层,最大墨层厚度可达 100~150μm;b. 固化时间短,能耗少,节省印刷场地和空间,生产效率高;c.不含有机溶剂,固化膜几乎达到 100%,无有机溶剂挥发,减少环境污染; d. 适用于热容量大的承印物印刷; e. 印品精美,质量好,档次高,固化墨膜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耐溶剂性和抗划伤性。
3. 紫外线光固化油墨的成分特点
紫外线固化油墨,又称紫外线干燥油墨或 UV 油墨。这是一种能吸收一定波长光能的油墨,在紫外线照射下产生光化学反应,迅速完成从液态到固态的转化。
这种油墨中没有溶剂,只有在紫外线照射的条件下才能迅速发生光化学反应,从而达到快速干燥的目的。正是由于这一特点,它克服了油墨在印刷机上容易发生性能变化的问题,也解决了油墨转印到承印物表面后快速干燥的问题。这种油墨不仅能满足高速、多色同时印刷的要求,还能为非吸收性材料的印刷提供方便。
与其他油墨一样,UV 光固化油墨也是由颜料、粘合剂和辅助材料组成,但由于它需要依靠光化学反应来干燥油墨,因此对油墨粘合剂的使用有特定的要求,即使用光固连结料。光固化粘合剂主要由感光树脂或预聚物、交联剂组成、 光引发剂 和其他物质。
1) 颜料
UV 光固化油墨对颜料的要求是混合性好,混合后的 UV 光固化油墨在有效贮存期内不能胶化;颜料配合使用时,光固化油墨中每种颜料的用量必须准确;油墨中颜料的浓度要高,颜色要鲜艳,分散性要好,着色力要足;要选择对紫外光谱吸收率低的颜料,以免妨碍光固化油墨的固化速度;颜料在紫外光下或固化反应时要求不变色。
不同颜料对紫外线光谱的吸收和反射能力不同,因此光固化油墨的固化速度也因颜料不同而不同。透明度好的颜料由于紫外线透过率高,固化速度较快;炭黑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较强,固化速度最慢;白色颜料反射率高,也会阻碍固化。
根据上述原理,紫外光固化油墨中使用的颜料一般包括二氧化钛、联苯胺黄、酞菁蓝、永固红、桃红、宝石红、耐光深红、炭黑等。
2) 光固化粘接材料
在紫外线光固化油墨中,光固化粘合剂尤为重要。对它的要求是:光固化粘合剂的颜色要浅,透明度要好;光固化活性要高,在紫外线下能瞬间干燥;成膜后的光泽度要好,附着力要强,韧性和抗冲击性要好;光固化粘合剂的酸值不能太高(一般在 20 以下),否则油墨存放时容易凝胶;与颜料的润湿性要好。对于紫外光固化粘合剂,不能只选择一种光固化树脂,大多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光固化树脂或预聚物和交联剂。例如,可以使用一种或多种丙烯酸树脂作为基料。最常用的材料是以聚氨酯、环氧树脂或聚酯树脂为基础的三官能结构。
在实际应用中,很大一部分实际上并不是树脂,而是不饱和化合物(也称为活性单体)的酯类,例如 TMPTA CAS 15625-89-5, NPGDA CAS 2223-82-7, HDDA CAS 13048-33-4, 伊博马 cas 7534-94-3等。不过,它们可以与光固化树脂结合使用,以促进光聚合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是一种高活性、低粘度(一般为 0.05~0.15Pa-s,25℃)的稀释剂,可提供硬度和亮度,并能提高固化速度,特别适用于需要较低粘度和较高活性的配方。
不饱和聚酯是一种具有不饱和双键线性结构的高聚物。任何可与这种高聚物交联和共聚的单体都称为交联剂,也称为 "架桥剂"。聚酯通过交联形成网络结构。交联剂的主要功能有两个:在光聚合中交联和固化;作为稀释剂,它可以降低体系的粘度,提高树脂的流动性。理想的交联剂也是理想的活性稀释剂,可根据以下原则进行选择。与树脂有较好的混溶性,能溶解和稀释不饱和聚酯,能参与光固化反应;具有良好的光敏性和优异的光固化活性;能改善固化后薄膜的物理性能;挥发性低、无味、无毒;来源丰富、价格便宜。要选择合适的交联剂,还需要考虑树脂本身的特性,综合各种因素,相互借鉴,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聚合体系中,除单体外,还添加了一种易被光分解或激发的化合物,称为光敏剂(也称敏化剂)。由此产生的光聚合称为光敏化光聚合。用于增强光聚合的光敏剂通常会吸收比单体波长更长的光,并分解产生自由基;或者光激发引起二次反应产生自由基,这两种反应都会导致光聚合。
紫外光固化油墨中常用的光敏剂主要有两大类:酮类,如二苯甲酮、联苯甲酰、朱赤酮、对苯基二苯甲酮、卤代苯乙酮等;安息香及其醚类,如安息香、安息香甲醚、安息香醚、安息香丁醚、α-甲基安息香、α-苯基安息香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含有Ⅴ基和芳香酮基。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安息香本身可以通过光化学作用引发烯烃单体,因此既是光敏剂又是光引发剂;而安息香在光化学作用后往往需要与其他分子发生作用。为了引发乙烯单体的聚合,它严格来说是一种光敏剂,而不是良好的光引发剂,通常需要与其他化合物配合使用。尽管如此,这两类物质的共同特点是基团中含有芳香族酮基,首先进行光敏化。紫外线固化油墨中光敏剂的用量一般为 1% 至 10%(质量分数),最好为 3% 至 6%。光敏剂用量过少时,光的 "架桥 "速度会减慢,不利于应用。另一方面,如果光敏剂用量过多,光固化速度不一定会提高,这不仅在经济上不合理,而且会降低固化结膜的强度,影响墨膜的性能。
在自由基聚合过程中,由于某些少量物质的存在,单体和不饱和树脂的聚合不能发生,这就是所谓的聚合抑制,造成这种现象的物质称为聚合抑制剂。01%〜0.20%。 阻聚剂不应该抑制光固化反应,只是为了防止热聚合反应才加入的,因此,不饱和聚酯的用量为 0.
3) 辅助
蜡通常用作油墨的辅助剂,以提高油墨的耐摩擦性并降低粘度。在油墨中使用蜡的基本要求是高熔点和微晶。可用于油墨的蜡有微晶蜡和聚乙烯蜡。此外,还可添加少量叔胺、膦的衍生物等作为辅助剂。
4.紫外线固化油墨的技术指标和印刷适性
1) 紫外线固化油墨的规格
颜色与标准样品相似;细度为 15~25μm;流动性为 20~35mm;着色强度为 90%~110%;粘度为 15~25(32℃);冲击强度为 29.4N m;1~2s。
2) 紫外线固化油墨的可印刷性
油墨的混合。光固化油墨可以相互混合,但不能与普通油墨混合。从原来的油墨换成光固油墨时,应在印刷前进行清洗。
油墨清洗。适用于清洁溶剂的光固化油墨专用产品。在印刷过程中,如果清洁溶剂残留在墨辊、橡皮布和水辊上,就会成为油墨干燥不良和着墨不良的原因,因此必须彻底清除。
辅助材料。辅助材料中有降粘剂、干燥剂和硬化剂。降粘剂用于降低油墨的粘度,添加量应在 5% 以内。干燥剂用于提高光固油墨的同化速度,添加量应在 2% 以内;固化剂的最大添加量为 10%,超过此值则无效果。本助剂为光固化油墨专用产品,一般助剂不能使用。
5.使用 UV 光固化油墨的要点
由于 UV 油墨的干燥特性,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尤其适合在非吸收性材料上印刷。如果不考虑价格因素,UV 光固化油墨可用于各种印刷方式的印刷机,印刷材料包括纸张、塑料和塑料薄膜、铝箔、金属等。
使用紫外线光固化油墨印刷时,印刷机各色组的出纸部分应配备紫外线光照射装置,灯管的长度和功率应根据印刷幅面确定。一般情况下,灯管与印刷品之间的距离约为 20 厘米或更短。一般配有专用的印刷墨辊和橡皮布。
在使用 UV 油墨的过程中,不能与一般油墨混用。在印刷中,由原来的油墨转换为 UV 光固化油墨时,应将原来的油墨清洗干净,然后换成 UV 光固化油墨,同时必须使用特殊的辅助剂来调整油墨的适应性。如降粘剂、固化剂、干燥剂等。专用降粘剂的作用是降低 UV 光固化油墨的粘度,其添加量应控制在 5% 以内,否则会降低油墨的硬度;涂膜硬化剂的作用是提高墨层的强度,其最大限量为 10%;催干剂的作用是加快油墨的固化速度,其添加量应控制在 2% 以内。
印刷中途或印刷结束时,必须清洗墨辊、橡皮布、印版、水辊和润墨器。应使用紫外光固化油墨专用清洗溶剂,清洗必须彻底,以免上墨不良或油墨干燥不良。
UV 光固化油墨的使用和贮存应避免阳光直射,应贮存在 20 ° C 的暗处,贮存期不宜过长,一般有效期为 6 个月。
立即联系我们!
如果您需要价格,请在下表中填写您的联系信息,我们通常会在 24 小时内与您联系。您也可以给我发电子邮件 info@longchangchemical.com 请在工作时间(UTC+8 周一至周六,上午 8:30 至下午 6:00)或使用网站即时聊天工具获得及时回复。
光引发剂 TPO | 化学文摘社编号 75980-60-8 |
光引发剂 TMO | cas 270586-78-2 |
光引发剂 PD-01 | 化学文摘社编号 579-07-7 |
光引发剂 PBZ | 化学文摘社编号 2128-93-0 |
光引发剂 OXE-02 | cas 478556-66-0 |
光引发剂 OMBB | 化学文摘社 606-28-0 |
光引发剂 MPBZ (6012) | CAS 86428-83-3 |
光引发剂 MBP | 化学文摘社编号 134-84-9 |
光引发剂 MBF | 化学文摘社编号 15206-55-0 |
光引发剂 LAP | 化学文摘社编号 85073-19-4 |
光引发剂 ITX | CAS 5495-84-1 |
光引发剂 EMK | 化学文摘社编号 90-93-7 |
光引发剂 EHA | 化学文摘社编号 21245-02-3 |
光引发剂 EDB | CAS 10287-53-3 |
光引发剂 DETX | 化学文摘社编号 82799-44-8 |
光引发剂 CQ / 樟脑醌 | 化学文摘社编号 10373-78-1 |
光引发剂 CBP | 化学文摘社编号 134-85-0 |
光引发剂 BP / 二苯甲酮 | 化学文摘社编号 119-61-9 |
光引发剂 BMS | 化学文摘社 83846-85-9 |
光引发剂 938 | 化学文摘社编号 61358-25-6 |
光引发剂 937 | CAS 71786-70-4 |
光引发剂 819 DW | cas 162881-26-7 |
光引发剂 819 | cas 162881-26-7 |
光引发剂 784 | cas 125051-32-3 |
光引发剂 754 | CAS 211510-16-6 442536-99-4 |
光引发剂 6993 | 化学文摘社编号 71449-78-0 |
光引发剂 6976 | cas 71449-78-0 89452-37-9 108-32-7 |
光引发剂 379 | cas 119344-86-4 |
光引发剂 369 | cas 119313-12-1 |
光引发剂 160 | 化学文摘社编号 71868-15-0 |
光引发剂 1206 | |
光引发剂 1173 | 化学文摘社编号 7473-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