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试剂的有效期
试剂的有效日期是影响实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在实际使用中,人们总是习惯以生产日期来判断化学试剂的有效性,其实这是错误的。
化学试剂不像食品和药品那样有严格的保质期。化学试剂一般没有具体的保质期要求和限制。这与化学试剂的保质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有关,应根据化学性质、储存条件等,并结合工作实际。具体情况决定试剂是否变质,是否可以继续使用。
试剂性质对有效期的影响
化学试剂的保质期一般不标明。判定试剂是否变质主要依靠经验和新旧试剂的对比试验。
化学试剂的有效期随着化学物质化学性质的变化而有很大不同。在正常情况下,化学性质稳定的物质保质期较长,储存条件也较为简单。
一般遵循以下原则(一般原则,而非绝对原则):
1
无机化合物, 只要保存得当,包装完好,理论上可以长期使用。但易被氧化(如亚硫酸盐、苯酚、亚铁盐、碘化物、硫化物等)。固体或晶体应密封保存,不宜长期保存;亚硫酸水溶液、硫酸氢水溶液应密封保存;钾、钠、白磷 更需用液封形式)、易潮解的物质,在阴暗、凉爽、干燥的条件下,只能短期保存(1~5 年),具体视包装和保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而定。
2
有机低分子量化合物一般挥发性较强,包装气密性较好,可长期保存(3 至 5 年)。但易氧化、受热分解、易聚合、光敏性强。只能在阴暗、凉爽、干燥的条件下短期储存(1 至 5 年),具体视包装和储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而定。
3
有机聚合物,尤其是生命材料,如油、多糖、蛋白质、 酶肽和多肽极易受微生物、温度和光线的影响而失去活性或变质。因此,必须冷藏(冷冻)保存。更短。
4
原则上,标准物质、标准物质和高纯度物质应严格按照保存规定存放,确保包装完好,避免受化学环境影响,存放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情况下,标准物质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常温下(15ºC~25ºC)的储存时间一般不超过 2 个月。超过两个月必须重新校准或检查后方可使用。
5
培养基:按照规定配制培养基并进行灭菌,冷却至室温,然后存放在阴暗处(尽量存放在冰箱中)。准备好的培养基应在 1 个月内用完。
6
除非另有规定,测试溶液、缓冲溶液和指示剂(液体)的有效期为半年。
流动相和液相纯净水的有效期为 15 天。
7
除非另有说明,液体试剂的有效期为开封后一年,固体试剂的有效期为开封后三年。
环境条件影响有效期
1
空气的影响:空气中的氧气容易氧化和破坏还原剂。强碱性试剂易吸收二氧化碳而变成碳酸盐。湿气会使某些试剂脱胶和结块;纤维和灰尘会使某些试剂变质或变色。
2
温度的影响:试剂变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夏季的高温会加速不稳定试剂的分解;冬季的严寒会促进甲醛的聚合和沉淀变质。
3
光的影响:阳光中的紫外线会加速某些试剂的化学反应,使其变质(如银盐、汞盐、钾、钠、溴和碘的铵盐以及某些酚类试剂)。
4
杂质的影响。不稳定试剂的纯度及其变质的影响不容忽视。例如,纯净的溴化汞实际上不受光照影响,而含有微量溴化汞或有机杂质的溴化汞在光照下往往会变黑。
5
保质期的影响。不稳定的试剂在长期储存后可能会发生歧化聚合、分解或沉淀。如果在贮存期和有效期内发现液体有分层、浑浊、变色、霉变等异常现象,在使用流动相进行样品检测时,样品的保留时间或相对保留时间发生明显变化,固体如吸湿、变色等。出现异常现象应停止使用。
使用对有效期的影响
化学试剂的有效期根据使用要求来判断。最重要的一点是判断试剂对结果是否有影响。如果有影响,则需要缩短有效期,甚至取消有效期。